在陕煤电力运城有限公司1号机组通流改造现场,头戴橙色安全帽、身着蓝色连体服的岳宗里,始终是最显眼的身影。作为设备运维部汽机点检,他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扎根改造一线,用专业与坚守推动设备解体阶段工期超前3天完成,成为机组改造的“加速引擎”。

改造启动前1个月,岳宗里便开启“5+2”“白+黑”模式。他捧着厚厚的设备图纸与技术手册,逐页核对1号机通流部件参数,将施工工艺中的关键节点标注成密密麻麻的笔记;为制定最优工期计划,他连续一周蹲点现场,向有着20年经验的老师傅请教拆装难点,结合现场实际优化工序衔接,最终拿出的计划将“设备运输-场地清理-吊装准备”等环节的衔接时间压缩了8小时。在设备定置定位环节,他更是带着卷尺走遍改造区域,反复与设备厂家、施工单位沟通,创新性提出“分区堆叠+就近吊装”方案,让新旧转子、隔板等大型部件的存放位置与吊装路径精准匹配,彻底避免了后期二次搬运的麻烦。

机组停机后,岳宗里敏锐抓住“冷却工序”这一缩短工期的关键。他结合汽轮机缸体结构特点,提出“分层通风+局部降温”的创新冷却方案——在缸体顶部开设临时通风口,同时用工业冷风机对轴承箱等关键部位定向降温。经过48小时实时监测调整,机组冷却至解体要求温度的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12小时,为后续工作抢出宝贵时间。
设备解体阶段,岳宗里把“办公室”搬到了现场。他手持点检仪,紧盯每一个部件的拆装过程:发现高压转子叶片有细微损伤时,立即联系技术组制定修复方案;察觉隔板套密封面存在划痕,当场指导施工人员进行研磨处理。连续数小时的坚守,他累计整改细节问题13项,以“零疏漏”的严谨,确保解体工作高效推进。
从前期筹备到现场攻坚,岳宗里用匠心守护设备安全,用担当诠释初心。正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“奋斗者”,为陕煤电力运城有限公司1号机通流改造注入强劲动能,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(张强 杨歌)

OA系统
企业邮箱
稿件采编
电力讲堂
党支部E家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