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进风采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党建文化 - 先进风采
陕煤运电薛锐——带领团队“变废为宝”之路
发布时间:2025-10-17     作者:郭涛 贾笏卿     访问量:168    


在1号机组A级检修现场,设备运维部继电保护班薛锐手持一台刚刚修复完成的保护装置,向同事们展示着精准的测试数据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“这些原本计划报废的设备,经过我们的‘手术’,又能重新上岗了!”  

敏锐洞察,打破“以换代修”定式

171760666820599182.jpg

机组检修期间,保护装置的校验是保障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。薛锐在校验过程中发现,多台保护装置因采样插件老化、电源模块故障等问题濒临淘汰。面对这一情况,作为党员的他主动站了出来:“我们不能一味地‘坏了就换’,更要思考如何‘修旧利废’,为公司降本增效贡献力量!” 在他的倡议下,一支由党员带头的专项攻坚组迅速成立,聚焦“能修不换、拆解复用”的目标,展开了技术攻坚。  

精耕细作,从旧装置中挖出“宝藏”

攻坚组对旧设备展开了“地毯式”检测:万用表排查线路、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信号……一步步精准定位故障点。结果令人振奋:除少数通讯插件需改造外,多数故障仅源于电容、电阻等低成本元件。“这些旧装置里藏着‘宝贝’!”薛锐带领组员从退役的同型号设备中筛选可用插件,经超声波清洗、绝缘测试后重新利用;对损坏的电源模块,他们自主采购通用元器件手工焊接,替代原厂高价备件。最终,单台修复成本降至新设备的1/20。  

严控标准,让“重生”设备焕发活力

171760666856205150.jpg

修复过程中,攻坚组严格执行“三查三试”标准:查接线、参数、兼容性,试逻辑、信号、负荷稳定性。经过反复调试,12台修复装置的动作精度、通讯速率均达到新设备标准,实现了“技术重生”。  

经验传承,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径

薛锐并未止步于此。他以此次修旧利废实践为契机,推动将技术经验纳入班组员工培训体系,并牵头建立“保护装置旧部件资源库”,系统化整理可复用部件的型号与参数。“我们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发挥最大价值,”他表示,“这是党员的责任,也是技术人员的使命。”  

从“报废”到“重生”,薛锐与团队用专业与担当,为公司省下“真金白银”,更开辟了一条电力检修领域“降本、节能、提效”的创新路径。一名党员,一面旗帜,在检修一线,他们让党徽在技术攻坚中熠熠生辉。(郭涛、贾笏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