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- 基层动态
生产线上永不松懈的“安全阀”——记府谷能源新元公司班组长王植予事迹
发布时间:2025-10-16     作者:杨欢 王植予     访问量:54    

傍晚六点,府谷能源新元公司检修维护部的办公楼里渐渐安静下来,但综合检修班组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。王植予独自坐在工位前,摊开那本边角已微微卷起的工作日志,开始他雷打不动的“每日半小时”。

“今日#3膏浆制备机内部叶片脱落,已做临时处理,明日需安排更换。”

“煤泥分配刮板机跳齿需要持续跟踪......”

“明日计划将#2膏浆制备机c电机进行维护更换。”

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,王班长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。这下班后的半小时,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“检修”时刻——不是检修设备,而是“检修”一天的工作。他会仔细梳理当天工作中的每个细节,哪些环节存在隐患,哪些做法值得推广,明天的工作该如何优化安排。

“这半小时是我的‘安全缓冲区’。”他笑着说,眼神中透着认真,“白天在现场忙起来就像‘打仗’,只有静下心来回顾,才能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。

161760622597654569.jpeg

从“三维管控”到“风险手册”

“安全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刻在心里的烙印。”他一边整理着安全防护装备,一边对我们说道。在他眼中,每一次检修作业都是与风险的博弈,而胜利的筹码就是严谨细致的前期准备。

今年以来,他所在的班组积极推行“三维安全管控体系”建设,对照“安全工作12345思路”,他带头细化了《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》,并参与了《岗位风险防控手册》的编制工作。

“我们精准锁定了32项核心风险点,实现了‘责任到岗、标准到人’”王班长介绍说道。他特别注重“反三违”台账的应用,坚持每日排查、上报、整改、验收的闭环管理。在他的带动下,今年班组累计排查整改设备隐患117项,整改率达到100%。

对于特种作业,他坚持“持证上岗是底线,更是红线”。他所在的班组员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%,年度安全培训矩阵覆盖了安全规程、应急演练、风险辨识等内容。

161760622627835322.jpeg

图纸上墙的智慧

在推动班组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中,他创新性地提出了“让系统图上墙”的可视化管理方案。他带领班组成员,将每个区域的设备系统图制作成大型展板,张贴在各区域的醒目位置。

“这些系统图就像设备的‘身份证’和‘体检报告’,既要让新员工看得懂,也要让老师傅用得上。”他指着墙上清晰的系统流程图解释道。这些图纸不仅标注了设备参数、运行原理,还用不同颜色区分了介质流向和设备状态,让复杂的系统一目了然。

这一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新员工小孙感慨道:“以前要花几周时间才能弄清楚的系统流程,现在通过墙上的图纸,结合现场设备,几天就能掌握个大概。”而对于老职工来说,这些图纸更是排查隐患的“利器”。老师傅张师傅说:“有了这些图纸,我们在排查故障时能够更快定位问题,还能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。”

预防性检修让员工吃到“福利”

“让员工享受预防性检修及定期维护的福利”,是王班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深知,与其事后抢修,不如事前预防。

在班组推行的“成本管控网格化”管理中,他将成本指标分解至每个岗位,建立《班组成本核算台账》,精细化管理备件、材料等8类成本要素。2025年,他负责的区域可控费用同比下降5%,其中检修材料消耗降低12%,设备稳定运行率提升30%,煤泥每吨平均费用更是从4月份的17.71元降低到了9月份的2.49元/吨。

“设备就像人的身体,定期‘体检’才能避免‘大病’。”他推动的定期维护制度,有效降低了非计划停机时间,让班组成员从疲于奔命的抢修中解放出来,真正尝到了预防性检修的“甜头”。

161760622676789751.jpeg

突破区域壁垒,从“不可能”到“可能”

面对电石输送系统、电厂输煤系统、湿煤泥系统等跨区域检修难题,他和班组成员一起,打破了传统的检修壁垒。“让跨区域检修从不可能到可能,关键在于协同作战。”班组引入的设备二维码系统,将设备参数、资料文档、图纸等一系列资料都集成到二维码中,实现了信息的无缝共享。

“现在扫描二维码,设备的‘前世今生’一目了然。”王班长演示着如何通过手机快速获取设备信息,“不同区域的检修人员都能获取一致的信息,大大提高了协同效率。”

搭建“互学互鉴”平台

作为班组的技能培训骨干,他坚信“好的经验、好的做法要共享互通”。他积极参与搭建“理论+实操”双轨培养平台,依托“师带徒”机制,针对新员工、转岗员工设计成长路线。

“技能是不能带走的,要传给年轻人。”他用朴实的话语中透着责任担当。他所在的班组全年组织技能培训52次、技术比武4场,人均学时达48小时。

在班组的“创新成果展示墙”上,他提出的多项技术改造方案被采纳实施。其中“除尘器反吹管”技术改造,使布袋使用寿命延长8个月,节约资金22万元。这些经验通过班组平台得到了广泛推广。

161760622720938793.jpeg

尊重员工,打造“有温度”的班组

“要给予班组职工最大程度的尊重”,这一理念在王班长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。作为班组党员,他率先开展“谈心谈话”,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和情绪状态。

针对检修环境的特殊性,他积极推动劳保用品的改进,如增加防护口罩的发放量、提供耐高温手套和轻便型防护眼镜等,切实改善了工作条件。

“管理说到底就是‘真心换真心’,你真心实意地尊重大家,大家才会把心里那股干事业的劲儿使出来。”这种尊重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——从合理安排作业时间,到倾听一线员工的声音,都彰显了人性化管理的光芒。

从普通的检修工到如今的班组骨干,他用数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。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对安全的坚守、对创新的执着、对技能的传承以及对同事的关爱。正是千千万万个像王植予这样的“检修匠人”,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,让班组建设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光彩。



微信二维码